2011-04-24

《花吃了那女孩》dawn or dust


四則拼貼故事,由MV出身的導演陳宏一果然將電影搞得很迷濛,太多幻覺,加上些許跳躍,剛看不久覺得很新鮮,到最後一個故事已開始感覺麻痺,若使觀眾在最後一個故事感覺麻痺是導演想要的話,那麼他成功了。

《花吃了那女孩》,女孩與女孩之間。candy rain,有如小女孩般的甜膩可愛;花,有如女人間的嫵媚,或者嫉妒如花之火紅。


第一則故事走清新,與日本導演岩井俊二的風格很像,抒發女孩情感間的純真。一開始我以為像《花與愛麗絲》,不過他們兩人不是花與愛麗絲的好友關係,他們是戀人,是戀人就更多有趣的東西了,太愛,然後因為過度而開始逃離,太在乎假裝不在乎,因為都是女孩,通通知道對方的在乎。女孩子好複雜,我看完後這麼想。



第二則是個我私心很喜歡的組合,張榕容與魏如萱,張榕容成了好像什麼事都不在乎的小男孩,魏如萱變成神秘的魅力大姊姊。故事中一點都感覺不到他們愛彼此,只覺得他們能從彼此身上得到挖掘秘密的刺激感。一旦最後得分開,再也挖掘不到了,就像什麼樂子消失了那樣簡單的失落感。



第三則是四個故事裏面編排上我最喜歡的,想愛愛不到的故事,愛不到就痛苦。然而故事中的男人(這部電影出現男人次數極少,這男人應該是唯一講話多於包裹人員的一個)卻意外地允許自己老婆能繼續跟從前的情人在一起,甚至願意外面的女人(以社會觀點來看)回來住。這令我想到了楚浮的《夏日之戀》,也都是由於男人覺得女人對自己而言太重要,不能失去她,而願意接受另一人在他們之間,作蹺蹺板的平衡,鏡頭也是不斷交代他們三人的奇妙三角關係。但是故事真的可以女人就點點頭然後三個人從此快樂在一起這麼簡單嗎?外面女人並沒有加入他們,老婆問丈夫是不是醉了,老婆究竟是認為自己與愛人的愛情不能這樣被分括褻瀆呢?還是他喜歡的是愛情不能太近擁抱的美麗?不知道,若即若離最美,愛不到的也最美。



第四則就是糖果膩掉的開端,我開始厭倦這種方式了。尤其是導演在電影中不斷加入舞台劇的元素,定格、獨白、慢動作、誇張、疏離,這些都讓我覺得坐得不太住。而且第四則有種港片鬧劇的味道(沒來由地感覺?)......跳躍的蠻摸不著頭緒的,我也沒什麼心思想搞清楚。

簡單來說這部電影真的是擁有許多噱頭,除去平常常見的電影演員,還出現了魏如萱、王心凌、魏如萱的音樂、Tizzy Bac的音樂、張懸的音樂、陳綺貞獨白、夏宇歌詞......太多了,連主題都是台灣電影少見的女同志,拍攝手法拼貼又魔幻,加入大量音樂元素,但我稍稍覺得有的地方音樂真的過多了(是因為舞台音樂劇與電影加入音樂的不同嗎?或許不只)反而很妨礙觀眾情緒。

姑且不論豐富的噱頭,電影在內容形式的美麗交織上依舊給了耳目一新。像第三則不斷出現的旋轉鏡頭,不斷將世界顛倒又恢復回來,像事件糾結地難解,很有趣。且看電影時不斷出現對女孩子細膩溫柔的好感,開始嚮往起女孩子間甜甜的情感,想與他們一同跳段從容的華爾滋,「時間在轉,而我在洪流中」,女孩子的優雅與細膩使我不斷地陷入電影充滿節奏的氛圍中。

所以我想第四則讓我不喜歡的原因還有扒光女孩子可愛的外表之下,顯現那充滿任性的厭煩吧。

從清新的黎明到有如行屍走肉的黃昏,dawn or dust,女孩子是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