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2

暑假作業之一:後壁菁寮


 儘管颱風到來,將朝思暮想一年嘉義到台東的車票給退了,仍舊還是掛記著火車駛過鐵道的截斷聲音。毅然決然,在氣象局宣布風雨今夜將至的周五午後,前往後壁。

也是翻到劉克襄的鐵道旅行,被文中所提的「非步行不可」的堅持給吸引。一種站到人下,雙腳走天下的單人旅行興致一起,相較之下,氣象主播的叮嚀反而不那麼腳踏實地。

然而,後壁是個如此沉默的車站。下了車,除了剪票員,沒有再多人的指引。我納悶,無米樂社區是這沒錯,出了車站,只見無人的站前廣場,左側幾間未開雜貨店,前方才有了紀錄片中人物,崑濱伯、崑濱伯母、煌明伯與文林伯,他們鮮豔的漆色人偶,正在大太陽下,我沒靠近去看人偶漆色有無駁落,應該也是身為紀錄片觀眾難以言說的心情。但總之,在台一線寬大的道路左右繞了幾趟,也才終於找到一條沒有路名、沒有招牌,連我想找地通往菁寮社區的產業道路路標都沒有的小徑,沒有指引的情況下,我只能憑著「因為寬大的台一線看下去似乎沒有再通往別條小徑」的刪去法來揣測無名路是南82,一切都是直覺,還有挑剩的選擇。

無名小路的沿途走來卻意外令人安心,也許是路很小,因此樹矮也能形成很密陰影,更也許是陸陸續續有著不同年齡居民穿過陰影,其中幾個也才十幾二十幾。

鄉下的路假若認真地走,一點也不無聊,就算只瞄地上,都能發現意思。

然後我撿了顆地上躺好的綠皮果子,不清楚什麼果,在這裡,沒有一樣東西會有標示,沒有一件事能馬上清楚。而我也只是把玩那顆綠皮果,綠皮果約一顆雞蛋大,應是哪種水果的成熟前身,目測像是土芒果,卻沒任何香氣,沒有給人一絲拆禮物衝動。三、四公里路程,也理所當然,綠皮果在手掌中被玩壞是遲早的事;裂開後的綠皮果,果真流出澄黃的汁,使人不得不被喚起過往鄉下摘果現吃經驗。意外地,綠皮果雖醜,卻是今年夏天嚐到最好的芒果,香甜兩字足以配上,毫不為過,遠超越了市面上大部分流通。

路旁田地還有擱置了的收割機,有的地看似準備再種植什麼。聽說六月就收割了,儘管現在似乎遇上稻田的耕作前置期,一片看去基本上,不可能見到什麼綠油油稻田的這類景象,卻也還是莫名雀躍──在這個水果比稻米好賣的年頭,後壁的田卻還是守著稻作的時節,果樹倒成了產業道路上的行道樹,這裡行道樹的果,確有賣的價值與效益。不過,當然也有幾塊田,明顯地已然休耕。

看見天主教堂,也就表示剛剛的菁豐村過得差不多,再來會進入墨林,菁寮於是不遠。

面對出自普立茲獎的金字塔式教堂,我想到的卻是剛剛應該是菁豐村的最後一棟建築,養老院。後壁鄉一間外觀是沿途看來最新建築的養老院,離教堂不遠,再來便是菁寮國小,走入菁寮的前奏,三者連成一線,一首偏鄉人口老化圓舞曲。

商家隨著腳步出現了。老鐘錶店、棉被行、布行、正午時分睡夢中的雜貨店,店門開著阿婆倚著躺椅只剩呼吸起伏。平常日的後壁,回到一如往常,那個無人探訪,純粹消磨、漸止的時光。

沒有見到任何一位片中主角,一些報導的參訪照片或簽名介紹在牆上,我在牆前站著,好像攝影機穩定好的三角架,一位老人在旁盯著我。

這天的觀光客是一群幼稚園小孩,大批陣仗已在站牌前等車,老師不耐地搖扇、詢問商家公車究竟幾點才來。時間一直在走,大人正為離不開此地傷透腦筋,天空倒是下起了雨,小孩的不耐瞬間被雨洗淨,老師的眉頭則與天正比,也許有一絲懊悔著風雨前夕何不早早取消行程,省得毫無確切地等待,乏人問津的隊伍,村中連給外地人的公車都太隨興。

老年人的等待大抵也是如此。聽著菁寮沉默聲音之時,我這麼想著。

原本擔心是否菁寮老街又會像一般包裝老街的模式,幾分文創痕跡,走過一圈後,念頭才消失。希望這與有無經費打造無關。若真關心後壁,關心菁寮,還是別只是看見這只有一條路能進入的村落中的老街風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