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7

《挪威的森林》電影觀後_青春的消逝、生命的無奈

        12月15號看完《挪威的森林》首映。若沒有得到票卷說不定我不會進電影院看,但我真得很慶幸有得到,很值得。



        我很久以前就看過書了,之前大概有看了兩、三次吧,所以我對劇情發展還算蠻熟悉的。

        先說人物好了。


渡邊/松山健一

直子/菊地凜子

小林綠/水原希子


        一開始我很擔心綠這個腳色,因為導演找來的完全就是一個沒銀幕經驗的女模特兒,看到預告片後我更是擔心,很怕小綠只是長相符合卻演不出綠的味道,雖然說綠是屬於比較活潑的腳色(相較於直子),但那絕對不是任何演員都能駕馭的,綠絕對不是很多戲劇會出現的類型化腳色,他不是小太陽,但相對著劇中其他人物他確實有他特別的存在,綠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調解該怎麼活著,他並非沒有煩惱憂愁,而是他能為自己找到一個出口,引領這段關係,走出挪威的蓊鬱森林。而在電影中,我有看到綠他人性的這一部分。其實小說裡就有把綠個人的背景與處境交代得很清楚──媽媽已逝,爸爸倒在病床,有一個很優秀的姐姐,家中的書店早就沒在經營,跟很多人比起來,綠不能算是幸福的腳色。不過相較於直子,綠它的身世就像是顆可以在手邊把玩的小球,不一定能把玩得很平順,但他會讓你知道我還有氣力去掌控他噢,直子的身世卻像個謎,你以為能在森林裡找到他的蹤跡,卻在你發現到他的時候轉眼間他又不見,而你只能步入越來越深不可測的林中再也出不去。

        回到水原希子,他的確內在的某一部分是跟小林綠契合的,這點不可否認,但我還是認為他跟渡邊的互動性沒有那麼好,照理說他在這段關係中絕不只是扮演著有趣的小林綠就好,他必須帶領這段關係找到出口,或者說他應當釋放更多的什麼給渡邊能夠接收到,電影裡我只看得到他們兩人彼此互有興趣,被彼此的魅力所吸引,但小林綠活在這段關係中的什麼重要意義卻稍嫌薄弱。




        然後是菊地凜子,他在劇中的表現十分出色,以直子的生命是一條線來說的話,他很多重要的點都拉得很好,無論曲折或者是用力抽直。我最記得的一幕是直子在草地上邊奔跑邊對渡邊坦承,他不想說可是又不得不說,這跟之前所謂的渡邊能夠"進到"他的裡面這件事也許有關,就連kizuki都進不去他的裡面,可是他不想承認他最愛的人無法跟他交合的事實,但對於能夠進來的渡邊卻又抱持的期望又想抗拒的矛盾心情。直子很明顯是個悲劇腳色,可是他的反應絕對是合情又合理,但他始終不能接受這樣的自己。






        電影處裡最成功的腳色應該是渡邊了。一開始他想拯救直子,但這就如村上春樹另一本書《發條鳥年代記》裡頭說所說的:「不是說改變就能改變的噢,這種事連我都了解,為什麼發條鳥先生你不知道呢?」然而在《挪威的森林》有太多沒有人理解的事情了,但渡邊他純粹乾淨的特質使他能夠走進沒人碰觸得到的森林中。儘管一開始小綠問過渡邊:「所以你喜歡孤獨囉?」渡邊:「沒有人喜歡孤獨的,只是不勉強自己去交朋友而已,因為那麼做得到的常常只是失望。」說這樣話的渡邊他卻執意走入林中拯救直子,對一本愛情小說來說可以解釋成這就是愛,然而渡邊他說這是責任。他總能維持著理性,但這段關係中就因為渡邊的善良,因為他愛著每一個人而變得更加複雜,他的純粹使得很多事情發生了;或者可以說是,很多事情我們不願意睜大眼睛去看,然而那並不代表那件事沒有意義,渡邊他就是少數願意張開眼睛、甚至是張開雙臂走進去的人。他感性卻不濫情,電影中他的特質使他成為鮮明的腳色,也因為他的介入,事情才看起來變得有希望,不只是對直子,渡邊跟小綠,或者與初美和永澤之間都有這種影響。


        初美的表現則是我認為最驚艷的,看小說時初美這個人的形象一直出不來,可能是一直依附在永澤身邊,覺得他是個有情緒的附屬腳色。不過電影裡初美不僅活化了小說中附屬的那個部分,個人情感部分也更明確地顯現。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初美、永澤與渡邊三人在飯桌吃飯時,小說中有寫到初美對於永澤帶渡邊去玩女人一事非常不能諒解,但總覺得太虛幻了點,我一直很無法想像如果現實真有初美這個人,他這時候說話的表情與聲音到底會是怎樣的。我一直覺得初美這種腳色的東方味很重,有點類似於傳統女人,聰明又美麗,卻不出去為自己爭取點什麼幸福,然而結局經常是悲劇收場。小說中的初美是村上春樹筆下經常出現的女性腳色,毫無緣由地就是愛一個人,無論如何就是從來不提對伴侶會有什麼失望,然而那真得是一個很美好的女人,就如同渡邊說的:「初美姐一定可以找到很好的人被愛然後過著幸福的日子。」可是他最後依舊無法被解釋地自刎了,甚至連他到底是為了永澤這麼做的還是為了自己,又或者另有他人?這都無法解釋。

        渡邊對初美的不諒解是否造成後來無法解釋初美的自刎呢?初美與永澤似乎是渡邊無法理解與認同的回憶,若要說渡邊對比永澤,那就是渡邊後來否認了永澤對情感上的不珍惜,更暗示了渡邊儘管珍惜他愛著的人,但他愛的人還是離他遠去。永澤的不珍惜(或者永澤也認為初美應該去找更好的男人)使得初美離開他卻沒過得更好,但渡邊對直子的珍惜也沒留住他,這兩個人無論是誰都體現到生命中的無奈,並不是我們願意怎麼樣走就真能怎麼樣走的。




        不得不說導演選的角色極為成功,每個人對這個人物的詮釋都有點到腳色最核心、最重要的那一部分。然而我覺得這初戲導演卻不是把重點放在腳色的"人性"上,導演似乎想更精確地說出情感上難以抹滅的傷痕的這件事。導演的手法呼應了小說中談及死去的人與活著的人那種難分難捨的關係(kizuki永遠都是十七歲,直子也永遠是二十一歲,但我還活著而且繼續走下去),這不只是青春的消逝,而更廣及到生命最無奈最心痛的傷痕,因為無法抹滅所以得去面對。

        小說中kizuki的死去對直子的影響或許是由渡邊來做紓解,跟kizuki最好的渡邊擁有kizuki的某一部分,然而直子一旦碰到那一部分,他就再也支持不住。如果說直子的死也具有相同的意義的話,那碰了玲子的渡邊也從他那得到了直子的某一部分,可因為有小綠的存在,使得這一切得到了出口。玲子對渡邊說:「跟我睡覺吧。」我想這就是種叫渡邊去正視、碰觸自己的傷口的方式。可是電影中還是有點無法說服我小綠在渡邊生命中存在的重要意義,一直到看見最後一幕是渡邊跟小綠通電話兩個人無聲勝有聲的情誼才能串連起這整個故事,但我覺得失望的部分是導演幾乎把小綠與渡邊兩人有趣的相處方式(像是說話方式和他們情慾的部分)都刪去了,我覺得這可能是我覺得電影中小綠顯得薄弱的原因。




        不過電影跟小說其實風格跟我想像得十分雷同,氛圍也很對,攝影技巧的高明與獨特就不用多說了。情慾戲的部分應該極為用心處理過,渡邊跟直子那場痛苦的情慾畫面,泛著藍白的光影,很細微地捕捉到明顯的瑕疵(像是演員的身體、皮膚),這部分貼近了劇中腳色對愛是個那樣的無奈模樣的感受。還有風呼呼吹時的充滿綠意的場景,像是對青春時期起伏波瀾寫下永遠怎麼說都交代不完的深刻畫面。





        最後是電影預告片,預告片跟進戲院感覺差不多,也許更好看更精彩。這部電影使我興起再度進戲院觀賞的念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