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去年十一月,友人R抱怨了抒情散文,「散文幾乎只是抒情,價值不如於詩及小說。」我知道,他指的是自我呢喃;散文像日記流水帳。
於是定期收看R的臉書,文字汩汩落下,畫面水落石出,幾近陶醉每日所見,R有把每件事寫得獨立於世的能力,世界是他仙境,日記好比葬花儀式;有次讀到R在雨天行走,開始為自身大名釋義,說服似地強調應拋開世俗對雨的反感,忽然錯覺其中攬鏡自照的成分比,再仔細觀察,R的文字少有第一人稱出現。
另一位友人C,我直說實在厭惡,與同學偷罵「簡直自認美劇男主角,以為世界繞著他轉。」不過幹嘛提到C?
再來講講對C的臉書觀察記事,C沒有R的文字好,才智部分不談,招搖成分倒不少,同樣喜歡書寫,但偏向發洩,有時則想強調個人生命的美好,值得注意的,C喜愛第三人稱,以此記錄每日偉業,在敘述上似乎經常失誤,挺著架子卻蓋不住三流倒影,算了大概不是為了炫技無可咎責,只不過由於沒有透露過多訊息,唯獨我不確定C是否忘記藏住寂寞。
唉呀,散文縱使抒情,最微薄的偷窺總是價值,包括穿越時空、主題汰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